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苏霍姆林斯基
为提升教师与家长沟通技能,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效果,4月17日,学校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教授白玉萍来校,为全体教师作《家校协同视角下的家校良好沟通》专题培训。
家校协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一天平的两翼,只有双方的通力合作,天平才有可能达到平衡,也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儿童的和谐发展。白玉萍首先对家校协作的含义和意义作阐述。
白玉萍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所作《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用详实数据呈现了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理解不足、认识有限,方法欠妥、边界不清,组织松散、管理不善,注重形式、时间仓促,内容狭窄、深度欠缺,挑剔居多、合作不足,单向为主、互动缺乏。
家校共育的难点在哪?如何突破?后疫情时期,家校协同共育更加重要。白玉萍引领老师们对后疫情时期家校协作的互信、互动、互补关系展开新的思考。白玉萍认为,学校、教师和家庭要界定好各自的教育责任,不缺位,不越位,不彼此绑架,不推卸责任;家校共育、家校沟通的主导方是学校,教师需要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白玉萍提出要遵循友善、同感、尊重“三原则”,明确是原则问题还是情绪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是一般问题还是严重问题“三区分”,实施营造良好氛围、真诚主动沟通、智慧协商互助“三步走”。
沟通需要技巧,但大巧无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真正技巧在于“敬字当头,爱心为先”,拥有了敬业和爱心,智慧就会源源不断,沟通就会成为多赢。为优化家校沟通效果,白玉萍向老师们提出建议,要养成良好的家校沟通习惯;要以正面肯定为主,及时沟通;沟通时,“弓不能拉满,话不能说绝”;沟通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要加强自身学习,规范教育行为,不碰红线,不触底线。她还提醒老师们与家长交流过程中要关注“三多”,多一句关心的话语,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多一点理解的情感。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是我国教育事业“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相结合的实现方式。白玉萍的讲学基于心理学背景,有理论,有案例,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全体教师聆听报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也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家校沟通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白玉萍是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研究室主任,北京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五月剧社”发起人与组织者,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学校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注册心理师,对教师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成长、家庭教育、学校心理?;胄T捌哿璧扔薪衔钊?、系统的研究。
副校长郭仁忠主持讲座。
校长张育方,副校长王晓丽、陈辉出席活动。
教师学习心得
聆听白教授坚持“三个原则、三个区分、三步走”的沟通原则,我深受启发,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形成合力,并非只是某一单方责任。老师和家长要多沟通,有了问题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不能无端地相互指责,推卸责任,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
——陈贵玲
聆听了白教授的“三明治”沟通法,我明白了与家长沟通时要“先甜后苦再甜”的沟通技巧。家校沟通基础真诚,真诚是一种品格;家校沟通需要思考,思考是一项素质;沟通经过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
——汪梦婷
白教授的报告像及时雨,给我们以指导,让我们学会沟通,学会配合,学会自护。
——邓晓静
白教授说:“语言带着温度和力度”。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与家长沟通时,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信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是认可的,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金爱华
白教授精彩的讲座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校协同的艺术。“家校沟通”,只有 “沟”,才能“通”。
——胡 月
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期望。我们在和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秉持平等原则、自愿原则、量力而行原则,不要滥用家长资源,在此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钮 宇
教师在面对家长和外界冲突时,要不卑不亢,积极应对,智慧解决,不推卸责任。
——刘 丽
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老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在学生教育上更应该给家长具体的指导性建议。
——胡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