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戏曲艺术,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深化文明校园创建,9月30日,学校邀请市玉屏皖南花鼓戏有限公司来校,在博学楼报告厅为七年级全体学生演出经典剧目《打瓜园》《清风亭》和新创剧目《皖南花鼓追梦人》。
《打瓜园》取材于民间百姓故事,讲述费大娘带着女儿孩时同伴文姐去京城看望女儿,路过瓜田,并与瓜田主人龚继来发生一段误解的故事,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才能赢得尊重,和谐相处。通过演员的一颦一笑、一顾一盼、一嗟一叹,费大娘的热心快肠、龚继来的朴实厚道,小文姐的天真活泼,得以生动再现。
《清风亭》是皖南花鼓戏的传统代表剧目,通过对人物的生动演绎,将人间真情娓娓道来。演出娱教同步,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在场的学生们上了堂德育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几代都唱皖南花鼓戏的老王家孙女儿淘淘,从省艺术学院毕业回家,被妈妈发现她擅自改学了戏曲表演专业。爷爷大喜,妈妈大怒,痛斥这么多年一家人被花鼓戏耽误的事情。爷爷说情,爸爸斥责,妈妈哭闹,一家人吵作一团。淘淘向妈妈倾诉自己对皖南花鼓戏的热爱,爸爸和爷爷也向妈妈道歉,说出对花鼓戏的世代情愫,最终得到了妈妈的理解。淘淘还找到了工作,在皖南花鼓戏传习基地担任老师,和在花鼓戏博物馆担任讲解员,彻底打消了妈妈的顾虑。一家人高兴地唱起花鼓戏经典唱段,家庭重又恢复和和美美的局面?!锻钅匣ü淖访稳恕肥鏊盗俗嫠锶裁味冻雠Φ墓适?,更彰显了新一代戏曲人对皖南花鼓戏的热爱与使命。
皖南花鼓戏是安徽省传统戏曲剧种,原为花鼓调,为安徽五大剧种之一,源于太平天国年间,流行于皖南与江苏、浙江毗邻地区,以宣城市所属宣州、郎溪、广德、宁国一带最为盛行,享有“皖南一枝花”美誉。一百多年前,湖北东路花鼓调与河南的曲子,随着移民流入皖南,与皖南地区传统民间歌舞合流演唱,后又接受了徽剧、京剧等剧种的艺术影响,逐渐发展进化而成为一个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剧种。
皖南花鼓戏题材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08年6月,宣城市皖南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城市玉屏皖南花鼓戏有限公司曾获安徽省百佳院团荣誉称号,演员和剧(节)目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该团团长杨玉屏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
本次“戏曲进校园”活动得到了市文明办、市文旅局、市教体局的大力支持。市教体局党委委员、市政府教育督学贾晖到校指导。市文旅局艺术科科长汪丹,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育方,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郭仁忠观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