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为增进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6月10日,北师大宣城学校邀请宣城市委党校胡德茂副教授登临“励耘文化讲坛”,为全体教师及六、七年级学生作讲座《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励耘文化讲坛”第2讲)。
明月在海面上升起只是自然现象,在此基础上,有情之人天涯相望才构成了文化现象。胡德茂首先以经典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例,让大家形象深刻地认识到文化是一种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相连的历史和社会现象,是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胡德茂指出,若割断血脉,抛弃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就如同一盘散沙,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高度认同,形成文化自信,进而到文化自觉阶段,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未来。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高度的文化自信可以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传达到其他文化中去,也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看待和学习他国先进文化。胡德茂将中华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进行对比,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不能一味追逐西方节日而忘记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要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
胡德茂重点阐述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智慧,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从仰韶文化到河姆渡文化,从彩陶到黑陶、干栏式房屋、水稻等,一次次考古发现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久远、文物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胡德茂讲座过程中注重与师生互动,在谈到四大文明古国时,一名同学走上讲台自豪地说:“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断层,只有我们华夏文明传承至今,依旧灿烂?!?胡德茂欣然点头,会场掌声如潮、气氛热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中华文明立足于农耕文明,温和、保守、内敛,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物质层面体现为门类齐全、物产丰富、善于创造、精雕细琢。精神层面则体现为强大的向心文化、家国情怀,善于在稳定和成长中完善自身,形成了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span>
胡德茂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他指出,传统文化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摒弃,我们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他勉励师生增强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不断开拓创新,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胡德茂是宣城市委党校副教授,宣城市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宣城市首届文化宣传领域拔尖人才,重点研究党史党建、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副校长郭仁忠主持讲座。
校长张育方,副校长王晓丽、陈辉聆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