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你是否梦想过设计未来教育的宏图?
7月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落下帷幕。北师大宣城学校赵蒙、李鹏、陈辉、李鸿鹄、黄双、周颖等6名教师的参赛案例《新课程标准下元宇宙素质科普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实践》荣获教师赛道二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于2018年启动“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分大学生赛道和教师赛道,旨在搭建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与国内外组织机构、高校、知名科技企业等密切合作,邀请世界各地师生共同探寻应用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去解决教育中的关键问题,促进跨文化、跨学科交流,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量。
第五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3月7日启动以来,吸引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高校学生和5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赛,产生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大学生设计作品和值得推广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案例。教师赛道77个案例作品入围决赛,参加了线上答辩,经过多轮评选,产生一等奖10个,二等奖24个。
本届大赛采用 “云设计”“跨校合作”方式,以“人工智能与教育、元宇宙与教育、农村教育、全纳教育”为主题,分别面向大学生和中小学教师在线开展,涉及学科教学实践、课程开发、工具研发、课外学习、学生培养等方面,涵盖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双减”政策实施落地、信息技术和各类学习模式的应用等领域。
北师大宣城学校依托北师大雄厚的基础教育资源和教育科研资源,积极开展跨学科融合设计研究,努力促进学习者的综合发展与全面成长。元宇宙素质科普教育旨在通过元宇宙技术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科普教学质量,构建现代素质科普教育课堂,用桌面式和沉浸式虚拟现实开展素质科普教育。在总决赛点评环节,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施建国教授指出:“北师大宣城学校案例很新颖,利用VR、AR以及MR等相关元宇宙技术让教师和学生以数字身份参与课堂,在虚拟教学场所中进行互动,应用在可验证的智慧学习、深度沉浸的体验性学习、跨时空的深度协作发现式学习、虚实融生的协同知识生成学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共享,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沉浸体验、网络社交、群体创造、虚实共生等。整个案例设计思维充分,推广性强,成效明显。”
北师大宣城学校首次参加“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参赛团队在四个多月的准备、参赛过程中,聚焦“未来”“教育”和“设计”,关注现实,创新技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北师大宣城学校将以此次参赛、获奖为契机,立足教育现实,依托教学经验,应用设计思维,积极探索教育创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