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为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架设读者沟通桥梁,,9月27日,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第二届读书节举办以“品读经典 书香一夏”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初中部八名同学和三名老师在第一报告厅与大家分享暑期阅读体会,谈笑间“亦把千帆阅尽”。
八(1)班郭忠旭同学分享的是《红星照耀中国》,其中讲到与农民打成一片、朴实无华的毛泽东,身在敌营、从容周旋的情报专家邓发,身量清瘦、儒雅睿智的周恩来。他温文尔雅,娓娓道来,让大家明白了中国人民为何会选择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八(2)班沈可佳同学分享的是余华的《活着》。她把目光投向了福贵,一路随他走在那条月光下似乎伤口撒盐的小路上,你看他高楼起,你看他宴宾客,你看他楼塌了,昔日里有良田百顷,有深宅大院,一掷千金的地主少爷,落魄成老无所依、唯牛相伴的孤独者,你不能不想起曹雪芹《红楼梦》里那句诗:“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八(3)班王恺睿同学分享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的一生,不知折射出多少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明亮大方地活着,就像那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之上,苍凉雄壮的信天游歌声般洗涤人心。王恺睿同学意气风发的分享,似乎拉近了大家与这本书、与孙少平和孙少安兄弟的距离。
八(4)班刘家郡同学分享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里有生死相交的桃园兄弟,有风云际会的君臣知己,更有变幻莫测的战场鏖兵。许昌城的青梅煮酒,凉州城的骏马狼兵,徐州城的尧舜之举,甘露寺的波云诡谲……刘家郡同学娓娓道来。然后,他一转话锋,浓墨重彩地介绍历史与文学中关羽的忠义千秋。
九(1)班周家仕同学分享的是路遥的《人生》。漫漫人生,充满了岔路与选择,诚如弗罗斯特所言:“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们年轻,我们热血,我们充满野心和自信,因此我们在选择时,更需慎重,但无论如何,终究不能丢下我们的根——那是我们的良心啊!
九(2)班吴梦琪同学分享的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都市喧嚣里,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都雇不到了,我们便随着余秋雨的脚步,从如梦起点,走到天南海北;从尘世风华,走到文化深处。那些脚步走不到的层峦叠嶂,便用心去细细思量。
九(3)班臧英杰同学分享的是施耐庵的《水浒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一群英雄好汉不得在王土之上,只能偏安水浒,便说明了那朗朗清世到处都藏着魑魅魍魉,有弄臣祸乱朝堂之上,有污吏作恶江湖之中,却偏偏抑不住梁山泊男儿的方刚血气。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不拘繁冗,怒放人生。他们身上,有汉民族的刚强底色。
九(5)班朱欣怡同学分享的是《艾青诗选》。艾青的诗,有一种漫漫悲情,这悲情,传承自杜甫沉郁顿挫的家国情怀;传承自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吞声遗恨,比之伤春悲秋的愁,更多了一份铁肩担道义。艾青的诗,也有一种深情和希望,他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除了以上八名同学的分享,老师们的分享,也是精彩纷呈。
芦彩妮老师分享的是沈从文的《边城》。纯美的湘西,纯美的人性,一群善良的人,在山明水秀间,酿成了哀而不伤的错位悲剧,因而,这故事也有了一抹不绝如缕的哀愁。但是,翠翠却饱含希望地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给故事平添了一抹亮色。
王谱赫老师分享的是一种读书方法,他以“美食”为主题,珠连起三本书。读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从平凡人家的动人一餐中,感受家的脉脉温情;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看佳肴换绝学,让鲁钝少年慢慢成长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不失为生动的爱国教育;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看苏轼波澜起伏的人生,从被贬到黄州开始璀璨,经惠州和儋州的洗礼达到顶峰,他苦中作乐,把酸甜苦辣咸食遍,才体味到——淡,是人生最重的滋味。
王正玉兰老师分享的是《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这本书讲述了苑子文和苑子豪的北大奋斗之路,两位少年的情真意切,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王正玉兰老师热情诚恳的语言,也满是对同学们未来的期许。
书籍,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一开一合,便是天涯海角;俯仰之间,就已上下千年。读书分享,让思想碰撞又交汇,于方寸间感悟,自成人间。
为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推动师生阅读、亲子阅读,激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伴、与书交友,在与经典的对话中开阔视野、丰富生活、陶冶性情、提升素养,暑假期间,学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品读经典,书香一夏”阅读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积极响应。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许多学生家庭,书声琅琅,书香弥漫,同学们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第二届读书节读书分享会,也是“品读经典 书香一夏”阅读活动的延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