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工作会上,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被确立为北师大“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北师大校长办公室主任、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部长吴汉锋,与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洪森共同向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等三所学校授予研究基地牌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是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的新的重要决策部署,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化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系统性、整体性更强,内容也更丰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全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北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联合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北师大基础教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学科共同体”探索实践一体化建设机制,并于4月15日至17日在北师大淮安实验学校举办2023 年北京范大学基础教育思政学科共同体高端学科年会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会议通过专题讲座、分组研讨、圆桌论坛、红色研学、主题访学等形式,系统阐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学理基础,形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北师大方案。
在研讨会圆桌论坛上,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李慧芹老师以“守正创新,铸魂育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题,结合学校基于“大思政”理念落实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从“为什么出发、向哪里出发、怎样出发”三方面,诠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实施策略和实施路径,受到研讨会组织方充分肯定。
据悉,一批专家指导团将“入驻”研究基地,其中,既有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名师、博导等专家力量,也有中小学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实现对大中小全学段的覆盖和指导。研究基地将在总结北师大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各学段优势,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衔接和一体化问题;开展大中小学课例研究,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研究基地还将紧扣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式创新,推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挖掘制作与共建共享;通过大学思政课资源下沉、中小学思政课资源升级,实现不同学段教学资源优势互补、相互支撑。
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将坚持“当标杆、作表率”,以被确定为北师大“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矢志铸魂育人,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努力为提升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拓展资料
为推动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基础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发挥大学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学术支持和资源支撑作用,引领附校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9月,北师大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牵头组建北师大“大学-附校”基础教育学科共同体。共同体以“理念共识、资源共享、成果共生、质量共建、发展共促”为宗旨,由大学学科院系、牵头校、北师大基教部、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与北师大教育集团五方组成,面向基础教育学校提供专业化、系统化、课程化的学科资源服务,努力形成“资源输送、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积极建设大学与附校之间“互相助力、共享多赢”的新模式,双向驱动“大学-附校”学科建设。
经遴选,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与北师大淮安实验学校被确立为北师大基础教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学科共同体牵头校。牵头校将接受共同体委托,承办全国性高水准的学术论坛、教学研讨、教师课赛、学生竞赛等重要活动,参与或开展高级别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及区域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