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们、朋友们,
亲爱的老师们、战友们,
可爱的同学们、孩子们:
大家下午好!
岁月如歌,时光如梭。转眼间,三年已成过往。
今天,2023年6月25日,是一个十分特别的日子。
这个日子,对全体同学来说,大家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即将开始高中阶段的再出发,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这个日子,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将要告别生活了三年的励耘苑,告别相伴了三载的半高山,在这座城市的其他校园开始新的生活,既满怀期待,又略感惆怅!
这个日子,对另一部分同学来说,将有幸继续留在励耘苑,在半高山下,在博学路99号,在日晷和木铎的陪伴与见证下,与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一起,继续新的攀登,既踌躇满志,又似乎肩负上了更多的责任!
同学们,想着今天要跟大家说些什么,这些天,我的脑海里就像过电影一般,一幕幕再现与大家在一起的幸福而美好的画面,其中,有不少是学校或者我自己的“第一次”:
2020年6月6日,“数学嘉年华”首次登陆宣城,拉开了一场烧脑的智慧大Party,让家长们逐步意识到,来自北师大的优质课程资源将源源不断地助力北师大宣城学校的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为北师大宣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持续赋能。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因此而决定“牵手北师大,共同向未来”。
2020年8月24日,学校第一次组织学生军训,七、八年级同时参加。在动员大会上,肖劲帆同学代表七年级新生向八年级学长发起挑战。那几天,无论是队列训练,还是军营参观,其中的很多细节,至今还记忆犹新。
2020年9月25日,学校第一次举行奖学金发放仪式。在颁奖的过程中,我认识了汪秋童、陈昕乐、鲍子彤、林硕等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2020年12月30日,皖南地区罕见的一场大雪,不仅让半高山“青松变琼枝”,更是把励耘苑装点成充满欢声笑语的童话世界。当天下午,“金声大舞台”第1期文艺演出在风雨操场举行,1600名师生现场观看演出,80000多人通过网上直播同步分享。精彩的表演与如潮的好评相互推动,现场的热度几乎要融化外面的冰雪世界。金敦蕴同学把崔静老师原创的《宣城的诗》演绎得深沉而执着;舞台剧《红色记忆》不仅激起了观众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也让我记住了参加演出的王宇麒、胡千晨、殷有伦等同学。
“金声大舞台”演出第二天(也就是2020年最后一天)上午,在首届初中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决赛中,程思佳、林皖佳、叶斯羽、林硕、孙淑媛等同学与八年级的学哥学姐同台竞技。他们准确流畅的发音、形神兼具的表达、丰富热烈的情感,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和评委们一阵又一阵掌声,更是大大拉升了我们对这一届学生的期望。
就在等待比赛结果的间隙,主持人临时起意,让我给同学们讲几句。当时,我由在小学部食堂被一年级孩子们叫“校长爷爷”“你一百岁啦”说起,作了“著名”的演讲《年轻,真好》,勉励大家珍惜青春年少大好时光,珍惜学校提供的各个平台,积极锻炼,积极交流,积极展示,增加校园积累,丰富校园生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争取将来拥有更大的世界。从这以后,我们初中部的很多男生看到我,都很开心地叫声“校长爷爷”;女生们见到这情形,则会乐呵呵地叫我“校长哥哥”。“爷爷”也好,“哥哥”也罢,我从你们身上所接收并理解的,是彼此的亲切和信任!
在那次即兴演讲中,我向在场观摩比赛的初中部全体同学“剧透”了来年3月学校将举办首届英语节的构想。于是,从2021年3月起,我们积极践行北师大“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的办学理念,从英语节到体育节、音乐节、数学节,再到读书节、书法节、科技节、美术节,每月一节,最终做成了“校园八节”,从第一届做到现在的第三届,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成长的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参加校园节庆活动发现“原来自己可以更优秀”“原来校园生活可以更精彩”!
2023年3月12日,在九年级第一次中考复习动员大会上,我应初中部袁辉主任和九年级杨维组长的邀请,跟同学们作了一个演讲《我有一个梦》,一个关于我们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高中办学的梦。这个梦分成三方面内容,一是举办高中,二是希望更多的优秀学生留在本校就读高中,三是希望我们的高中学生通过学校、老师、家长、同学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北师大强大资源支撑下,能够实现比在其他学校更好的发展。如今,这个梦的第一方面已经成为现实,第二方面正在成为现实,下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大家彼此信任,相互鼓励,共同打拼,把我们的高中办成“精品”,办成与北师大一样响亮的品牌,办成能承载宣城更多学生、更多家长的更高期望和更大梦想的品牌。
同学们,我们在励耘苑共同学习、生活、奋斗了三年,共同受北师大文化熏陶、浸润、滋养了三年,如今,不管是继续留在北师大,还是暂时离开北师大,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应有鲜明的北师大特质。本学期以来,市教体局把很多活动安排在我们学校举办,让教育系统内外更多的领导、老师和同学走进北师大、了解北师大。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看,我们这所学校给外界留下印象最深的,除了校园大、环境好、条件优外,更多的是我们的老师敬业、爱生、自律,我们的同学阳光、自信、大气,我们的校园到处洋溢着向上向美的气息——我想,这就是我们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的特质。
我进入北师大体系工作已近六年,我深度认同北师大的文化理念,并深深折服于北师大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实自然。我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来代表我理解的北师大的文化(或气质)。今天,面对即将开始新的征程、新的攀登的同学们,以及你们的家长,我希望大家今后不管在哪学习,干什么工作,过怎样生活,心中永远记着北师大这三种颜色,行动上永远体现北师大这三种颜色,时刻用这三种颜色检视自己、激励自己——我是北师大人,我是BNUXCer。
首先是北师大的红色。
北师大肇基于民族危难、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发展于改天换地、发愤图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拓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奋进于守正创新、自信自强的伟大复兴新时代。120余年来,北师大始终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陈垣、启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他们始终坚守教育图强、育人兴邦的神圣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近现代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
回望北师大120余年奋斗历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迁,但巍巍京师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红色师范”的精神血脉永续相传。百廿京师,坚持秉承“爱国进步、敢为人先”的不懈追求,坚持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坚持传承“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坚持涵养“盛德励耘,上善乐育”的气质品格。一部北师大发展史,既是我国近现代科教文化事业发展的精彩记录,更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复兴梦想、寻求教育强国之路的光辉写照。
进入新时代,面向新未来,北师大勇担民族复兴的使命,始终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践行者;勇担教育强国的使命,始终做中国教师教育的引领者;勇担一流大学的使命,始终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先行者;勇担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始终做领风气之先的开拓者。北师大的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始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作探索和实验,努力促进国家和区域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为北师大协同地方政府举办的基础教育学校,我们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坚持办更有高度、更有厚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教育。其中,“更有高度”首先体现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以传播北师大文化理念,促进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和质量提升为使命,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未来意识、国际视野、文化底色的优秀公民为育人目标。我们不培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也不需要精致、冷漠的利己主义者。我们培养的人才,首先应该爱党爱国,爱家乡爱人民,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关心国家发展,应该“荷道以躬,成人之美”。请大家记住,你光明,世界就多了一份温暖!你温暖,社会就多了一份美好!你美好,人类就多了一份灿烂!这就是我希望大家都具有的北师大的红色。
其次是北师大的绿色。
绿色代表尊重规律和遵守规则,代表健康和活力,代表可持续发展。北师大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重要的教育智库,对教育规律和教育政策有着很深的研究。北师大的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对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规律,以及国家与地方的法律法规,一直都十分尊重并严格遵守。我们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办学一直追求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可选择,其中,“更加规范”体现在尊重规律遵守规则,做地方基础教育生态的建设者和修复者,不搞急功近利,不走旁门左道。“更高质量”体现在更高的分数,体现在这分数是在规范前提下取得的绿色的分数,体现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分数”。
1号门是我们学校的主门。从1号门进校,校名石再向前的广场上,有一座日晷雕塑。日晷本指太阳的影子,后指我国古代观日影以定时刻的一种装置。雕塑底座上部铜腰带朝东一面,镌刻着“日月经天,日影行地;四时行焉,百物生焉”16个字,其字面意思是“(晷针指天接地)太阳和月亮每天都从天空经过,太阳的影子每天都从地上经过,一年四季运行在那里,万物生长在那里”。我们在校园的C位放置日晷雕塑,其用意,既是警示同学们珍惜光阴、时不我待,也是在提醒所有人尊重规律、顺应天性。
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准确把握并切实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急功近利,不揠苗助长,因势而为,乘势而上;常怀感恩,永存敬畏,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守牢底线,不心存侥幸,不挑战规则,不触碰红线和高压线;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拥有健康的身心,拥有充沛的精力,拥有向上的活力。这就是我希望大家都具有的北师大的绿色。
最后是北师大的蓝色。
北师大校旗主色调是蓝色。蓝色代表沉稳、庄重、内敛,既是中国历代文人学者风尚和治学精神的象征,也与北师大雄厚的基础学科实力和特色有着恰当的对应关系。蓝色具有的科学和技术特征, 也体现了北师大的新兴学科的实力和特征。蓝色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发展性和包容性。北师大作为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大学,百年巍巍学府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开放进取的创新意识、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相映成辉。
我们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秉承北师大120余年的文化底蕴和办学传统,北师大各学科院系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输出优质资源,为我们的老师、学生赋能,这使得我们比其他新建学校更为厚重,更有内涵。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自己、充实自己、丰厚自己,沉稳、庄重、有内涵、不轻浮,开放、包容、广泛学习、积极吸纳。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崇尚科学,拥抱科学,将来努力用科学促进生活改善、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这就是我希望大家都具有的“师大蓝”。
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红、绿、蓝这三种颜色,是我理解的北师大的文化色,也是我期待的京师学子的共同具有的气质。相信,有这三种颜色的加持,我们所有人都将能行稳致远、守正出新,都将能成为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担当、有积极意义的人。
同学们,人生只有拼出来的辉煌,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北师大宣城实验学校办学至今,一直以办“不一样”的优质教育为愿景,一直被高远的目标所激励,拉升标杆,自加压力,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实现了快速发展、优质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你们即将开始奔赴人生下一征程的时刻,我希望大家永远拥有一颗热情似火、无人匹敌的上进心,永远保持一种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拼搏拼搏再拼搏,前进前进再前进,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争取在未来拥有更大的世界!
也祝愿今天在座所有人的生活永远充满欢乐与阳光!
谢谢大家!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