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北师大宣城学校首届美术节第四项活动——学生油画作品展在小学部国旗广场举行,100幅油画作品参加展览。
油画起源于欧洲,是15世纪荷兰人发明的一种绘画方式,历经六百多年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绘画语言。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也有近两百年历史,现已成为表现中国文化、反映社会风貌的重要绘画手段,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油画课程在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有开设,但中小学美术教学很少涉及。在新时代大美育背景下,北师大宣城学校积极开展少儿美育活动,主动拓展艺术课程领域,分项开设艺术课程供学生根据兴趣选修。油画便是其中之一。
孩子们初次接触丰富多彩的油画颜料,特别激动和兴奋,都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尝试,不少孩子首先把自己画成了“彩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才逐渐进入真正的绘画状态。
北师大宣城学校油画课程教学内容以欣赏、临摹经典作品为主,国外的主要是毕加索、马蒂斯、博纳尔、夏加尔、莫兰迪、维亚尔、塞尚、梵高等表现性较强的大师作品,国内的主要是敦煌壁画。这些作品色彩鲜明,结构明确,内容率真。孩子们稚拙、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更接近这些大师的绘画语言。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用一生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孩子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探索创新的欲望。爱画画和敢画画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感知世界、表达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北师大宣城学校在油画教学中,不先入为主,给孩子们设置过多理论约束、条条框框,而是鼓励、引导他们大胆尝试,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最终,孩子们作品中的“不似”,似乎就是艺术家们想要追求的“神似”;这种超越现实、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意志的表达,也正是许多大艺术家所要达到的“返璞归真”的境界!
摒弃功利化思想,不强求什么结果,让孩子们无拘无束、纯粹直接地表达,无需追求画的“像”,或是画的整齐与漂亮。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实践和探索,这是油画教学最有价值的收获。